
《江水谣与贮贝器》
作者:爱松
定价:78元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ISBN:978-7-5599-3878-7
云南独龙江的风掠过高黎贡山的脊梁,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上的纹路在时光里泛出冷光,爱松的新作《江水谣与贮贝器》带着一份独特的神秘力量,在读者的期待中闪亮登场了。
这部作品以“江水”为脉、“青铜”为骨,一半是对独龙江畔风土人情的诗意吟唱,一半是对穿越千年家族的史诗回放,字里行间,皆是云南古树茶昔归的味道,初尝是山野的清冽,细品则是岁月沉淀的无穷余韵。
诗集的前半部分《江水谣》清新灵动,它就像一股清澈的泉水,带着浓重的地域气息,将当地的山川与人文尽数融入诗句,在对文字的轻品慢尝间,仿佛漫步在独龙江畔,与云对吟,与江合唱。爱松从不用直白的语言描绘风景,却让每一个字符都生长出画面——在《问》里,他让“高黎贡山在东边问,担当力卡山在西边说”,两座沉默的山瞬间有了生命的灵性,独龙江两岸的地理格局,就在这一问一答间清晰浮现;在《梦》中,“日东河、克劳洛……常常在大雪的梦境里与我交合”,冰冷的河名与温热的“交合”碰撞,将云南高原的风雪与诗人的乡愁缠成了难解的结,读来既有地域的辽阔,又有情感的细腻。
更动人的是,他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悄悄埋进诗行,让每一句都带着独有的文化密码。《格蒙》里“祈祷格蒙,让天上和地下种下雪山”,“格蒙”是独龙族原始宗教的造物主,作者通过简洁的几句祈祷,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天地的期盼融在一起;《幻化》中“卡窝卡莆的子民,朝群山配上洁白的围领”,“卡窝卡莆”是独龙族心中的神山,“洁白的围领”则是对雪山最灵动的比喻,既写出了群山的圣洁,也藏着独龙江子民对故土的深情。这些诗句不是文化符号的堆砌,而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的吟唱,让不了解云南的人揭开一支少数民族的神秘面纱,让熟悉云南的人深陷民族风情中不能自拔。
《江水谣》的魅力,还在于它能从细微处挖出震撼人心的哲理,就像在独龙江的鹅卵石里藏着闪光的宝石。《蚂蚁》一诗中,爱松写到“他并不知道,江水也在搬运群山”,小小的蚂蚁在搬运食物,而浩瀚的江水在搬运群山,微观与宏观在此刻交汇,让人突然懂得世间万物皆在“搬运”中改变,只是有的渺小到被忽略,有的宏大到被敬畏;《树子》里“你保持沉默,却像越过千军万马”,沉默的树子看似静止,可它扎根土壤、向上生长的力量,比千军万马的奔腾更有韧性。这些哲理不是生硬的道理,而是藏在蚂蚁、树这些寻常事物里,让读者在目之所及之时,心灵为之一振。
如果说《江水谣》是“柔”的,那《贮贝器》便是“刚”的,它像古滇国的青铜一样,带着冷硬的质感,却藏着火热的人类情感。爱松以青铜贮贝器上的图案为想象的起点,将一个古滇国家族的生死、荣辱、抗争与消亡,像独龙江的水一样汩汩道来,有暗流涌动,有平静祥和,有迂回婉转,也有浪花四溅、飞流直下……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述历史,而是从“家族成员”的角度切入——父亲与巫魔打赌、母亲与巫魔交换、妻子与巫魔周旋、孩子与巫魔盟誓、姐姐与巫魔暧昧、哥哥与巫魔纠结、弟弟与巫魔合伙、妹妹与巫魔隔离,甚至还有骑士与巫魔赛跑、最终到青铜与巫魔合体。族群里的每个人,似乎都与巫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最后整个族群归结于魔幻的青铜器,一个族群的故事由此定格。
“我的父亲并没有死去,当然,更不可能活着。”“我,和我的母亲,都已经死去。”“只有你的心跳,是安静的,孩子。”“整晚的睡眠,并不能改变,老屋,被月光植入的响动。”……长诗中诸如此类近乎诡异的表达方式,让一个古老家族的点点滴滴,都像青铜贮贝器一般经过反复淬炼,艰难而无比沉重地从青铜纹路里挤出来,落在读者眼前,或许,那正是用文字称出来的历史的重量。
此外,《贮贝器》中每一节的“导诗”,就像江畔的路标,指引着读者一步步深入这个神秘族群:“我去了哪儿?我究竟,去了哪儿?顺着贮贝器金质的肌理,汹涌的黑色把我找寻。”没有导诗的铺垫,那些青铜上的图案或许只是抽象的纹路,有了导诗的引导,图案里的人物便有了雏形,家族的故事也有了脉络。当鲜活的人物与冰冷的青铜碰撞,读者的心也跟着在“温度”与“冷硬”之间拉扯——看到妹妹脸上浮动的笑意,作者写到“那是家族中,唯一让我有过愉悦的一个瞬间”,读者似乎也随之浅浅扬起嘴角;读到“我所遗留的脚印,和晋虚城不断攀升的,现代风格建筑,格格不入”时,又会为这份遗失或被覆盖而怅然若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感受,恰如锻造青铜贮贝器时的煎熬,痛入骨髓却让人欲罢不能。
爱松的诗,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新作《江水谣与贮贝器》将这份神秘推到了一个新的高点。《秘》里“是哪窝碎裂的种子,把领木春叫到江水前,替星空说话”,碎裂的种子、领木春、江水、星空,这些元素串联起一个无解的谜题,让人忍不住想揭开文字的外披,去探究藏在书页里的生命密码,却发现越探究,越迷惑;《匙》中“白花、红茎、绿叶,在巨石和尘土的裂缝中,打开春天”,简单的色彩与坚硬的巨石形成对比,春天的生机从裂缝中绽放,诗人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极其唯美的画面感,或许刚好可以描述诗歌为读者开启的一扇无影无形但又真实存在的门,这份魅力让人对那些诗句百读不厌。
《江水谣与贮贝器》这部作品就像作者对云南的一份“献礼”——从目之可见的江水到青铜贮贝器内部超越时空的想象,或清新或沉重的诗句,让独龙江的风刮进了更多人的心里,让古滇国斑驳的青铜器重新拥有了生命,它是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也连接起云南与世界。翻开这本书,就像踏上了独龙江畔的探寻古今生息的旅程,一边是江水潺潺的诗意现实,一边是青铜幽幽的厚重历史,而你,终会在这两者之间,读懂爱松笔下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云南,读懂那份藏在山水与文物里的浓浓深情,比活火山更炙热,比薄流云更虚无!
作者简介:
胡惠芬,云南曲靖人,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侨办外派援柬中文教师,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作家协会理事。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