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6日,作家蔡寞琰携《虎溪山下》亮相第33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书博会主会场、重庆精典书店举办两场新书分享会,讲述创作背后的人生故事。在主会场举办的“人生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虎溪山下》创作分享会”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出席活动并致辞。
宏大历史中,个体与家族的命运为何值得关注?2025年4月,人文社出版了作家蔡寞琰的非虚构长篇《虎溪山下》,完整记录了湖南一个普通家族百年间四代人的浮沉际遇。该书出版后,短时间内陆续登上各渠道平台的纪实文学畅销榜,感动万千读者,被媒体誉为“在平民史诗中照见天地众生”。
蔡寞琰祖籍湖南,也是一名执业律师。他已发表作品百万余字,多篇作品售出影视版权。代表作有《她们走上法庭》等。
《虎溪山下》蔡寞琰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4月版
臧永清在致辞中肯定了《虎溪山下》的文学价值。他认为,《虎溪山下》涉及家国、女性、人生等多个主题,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众多,作者在行文中显现出对宏大主题的成熟驾驭能力,语言质朴但用词讲究。《虎溪山下》出版以来,短短4个月内已印刷三次,这对一位初出茅庐的非职业作家来说,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良好开端。
臧永清表示,近年来,人文社一直在坚持发展新大众文艺,《虎溪山下》为新大众文艺提供了一个文学样本。《虎溪山下》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是因为作者所书写的正是“大众的家族史诗”,而且这些故事、感悟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非虚构的“大众史诗”“平民史诗”,或许是未来新大众文艺的一个发展方向。
分享会上,蔡寞琰向读者袒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作心路。他五岁失怙,曾家徒四壁,做过泥瓦匠,差点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作为职业律师,他白天工作,晚上写作,自2017年起,已在各类非虚构新媒体平台发表了逾百万字的作品。谈起写作初衷,蔡寞琰坦言,写作《虎溪山下》,是家族中祖辈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虎溪山下》是写给大时代中所有普通人的,他所书写的不只是自己家族的故事,也是百年前满怀理想与热血的年轻人的时代群像。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治愈自己,也鼓舞到更多在大时代中奋斗求生的普通人。
在精典书店的分享会现场,蔡寞琰与读者分享了部分家乡和家族的珍贵档案和照片资料。他告诉读者,《虎溪山下》的故事不是他个人的记忆,而是多年来家族、家乡中人的共同记忆,他尽可能去表达个体背后的时代和时代对个体的影响。创作的过程既是向前辈追问家族精神的过程,也是建立自身根底、探寻生命来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汲取到勇敢前行的力量,也对生命经验产生了新的认知。
两场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现场提问环节,蔡寞琰就“个体视角家族史的当下价值”“非虚构书写的创作经验”等话题与读者深入交流。
(供稿:张聪聪 一审:张聪聪 二审:孙珏 三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