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实践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张馨芳 | 2025-08-01
收藏

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中,如何破解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既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关切,也是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王世忠教授领衔完成的著作《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版),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度回应。该书近70万字的鸿篇巨制,以宏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实证根基和鲜明的本土意识,构建了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堪称立足国情、服务大局的教育研究力作。该书既有历史纵深的梳理,又有跨学科的理论创新,更有扎实的实证分析,为破解我国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彰显了“扎根中国、面向未来”的学术自觉。

一、多学科整合的本土化理论建构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其强烈的理论自觉与方法论创新。面对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目标,创新性地凝练出“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发展时序性”与“发展空间性”、“人的发展”与“物的投入”、“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四对核心范畴,超越了简单描述,为理解中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提供了多维度的概念透镜。

其核心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整合性”观点,将区域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与经费的物质性、均衡发展阶段的时序性与空间的协调性,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三者有机整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认知框架。这一框架既立足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较大的现实国情,又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

全书贯穿“整合性”方法论,通过突破单一学科局限,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均衡发展”理论框架。强调对民族学、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学科视角的融合,实现了对“均衡发展”内涵的立体阐释。这种对跨学科知识创新机制的探索,突破了从“经验描述”到“理论自觉”的范式转型。

二、深耕田野的系统性实证研究

理论的厚度源于实证的深度。王世忠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于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本书的实证研究充分体现了“实”的特质,其规模之广、扎根之深、方法之新,为结论提供了坚实支撑。团队秉持“扎根中国大地,寄情田野”的精神,足迹遍布边疆、海岛、民族聚居区及“三区三州”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种“身入”且“心至”的调研,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与问题的鲜活性,有效避免了“走马观花”的弊端。

实证部分构建了“水平分析—时序分析—空间分析—校际差异分析—县域政策执行分析—经费效率分析—教育成本分析—数字化赋能分析”的立体框架,覆盖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维度。通过“全国观照—省域比较—县域个案—校际差异”的研究路径,研究聚焦重点难点区域,选取西部八省区(广西、新疆、宁夏、内蒙古、贵州、西藏、云南、青海)、武陵山片区以及湖北省巴东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等作为样本,深入剖析了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群体差异及结构差异的表现特征与生成逻辑。特别是运用地理空间视角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建模,直观揭示了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与效率问题。

书中专章探讨了“数字化赋能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分析数字化如何助力优质资源下沉、弥合区域鸿沟,为破解均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三、观照历史与现实的路径创新

历史镜像蕴藏着启迪现实的智慧。本书虽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但其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将其划分为奠基与肇始、改革与开放、普及与深化、质量与公平四个阶段,为理解当下政策逻辑和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纵深。这种深入制度变迁的肌理分析,揭示了教育均衡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深层关联。

在现实观照层面,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创新。在政策支撑方面,其提出的“整合性”理论框架、动力机制分析、制度创新建议(如优化“省域统筹”、促进“城乡融合”)以及精准的政策设计(如针对县域财政支出效率、教育成本、教师流动“县管校聘”等),为各级政府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决策参考。在战略服务方面,本书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如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担当。其关于发挥教育减贫功能、加大对薄弱地区扶持力度的论述,直指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核心关切。在价值引领方面,全书始终立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中心,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价值追求。

王世忠教授等著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是一部厚重之作。它以“新”(理念、观点、视角、方法新)、“实”(调研深入、数据翔实)、“精”(团队协作、学风严谨、成果精品)为追求,成功实现了三大跨越:从西方理论移植到本土话语原创的理论跨越,从经验问题回应到理论体系构建的范式跨越,从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深度整合的方法跨越。该书不仅极大丰富了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图景,更以其立足国情、扎根实践、观照历史的中国气派,为建设中国自主的民族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了重要力量。其探索的“中国道路”及其蕴含的智慧,对于推动区域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教育管理学原理》对本土话语体系的探索,到《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对教育均衡理论的深化,王世忠教授的学术研究始终贯穿着“中国道路”的主线。

图书基本信息:

图片1.png

书名: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作者:王世忠 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定价:198元

字数:70万字

ISBN:978-7-5772-1537-2

课题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AMZ014)最终成果

(供稿:张丽霞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