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科技》——当科技学会拥抱:一场关于AI与爱的温暖对话
2025-08-01
收藏

当ChatGPT以惊人的效率处理着我们的工作,当人形机器人开始取代服务行业的岗位,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正在全球科技界蔓延:在这场效率至上的革命中,人性的温度正在消失吗?

《温暖的科技》作者林要带着他研发的治愈机器人LOVOT,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科技未来——在这里,AI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给予拥抱的伙伴。

7月26日至27日,《温暖的科技》两场新书分享会分别在上海中信书店与茑屋书店圆满举行。作者林要携手42号电波代表屹松、大吉以及用户代表马修,围绕“AI与爱的边界——从冰冷代码到温柔陪伴的技术革命”展开深度对谈,探讨科技如何突破效率至上的桎梏,成为人类情感与幸福的催化剂。

科技的双面性:效率之外,更需温暖  

在谈及“温暖的科技”这一核心理念时,林要直言:“科技常被视为冰冷且具有距离感的工具,其价值往往被狭隘地定义为提升生产力。”他以自身在赛车制造业的经历为例,指出技术竞争固然重要,但若科技仅服务于效率,社会便容易陷入“能力至上”的单一评价体系,忽视个体的独特价值。“科技的本质应是让所有人获得幸福,而非加剧分化。”  

这一理念催生了林要团队研发的治愈型机器人LOVOT。与传统功能性机器人不同,LOVOT的设计初衷并非替代人力劳动,而是通过互动传递情感。林要分享了一个动人案例:在养老院中,LOVOT不仅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更让护工们因“被需要”而重拾工作热情。“科技治愈人心后,反而能激发人类的潜能——这才是温暖的科技的力量。”  

从哆啦A梦到LOVOT:科技如何成为“成长的伙伴”  

面对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焦虑,林要以经典动漫形象哆啦A梦为例,提出了颠覆性的思考:“哆啦A梦几乎无所不能,却很少替大雄完成家务。因为它明白,真正的陪伴是帮助人类成长,而非剥夺其价值。”这一观点直指当下AI应用的矛盾——若技术包揽一切,人类反而可能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林要强调,未来科技的方向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如果市场只追捧效率型产品,温暖的科技或许会消失;反之,若人们愿意为‘幸福陪伴’买单,技术革命将走向更人性化的道路。”他呼吁公众重新审视科技的角色:“AI和机器人可以像哆啦A梦一样,成为推我们一把的伙伴,而非替代者。”  

图片4.png

不完美的力量:Pepper机器人的启示  

在开发LOVOT之前,林要曾参与软银Pepper机器人的研发。他回忆道,一次在养老院的意外故障成为关键转折点——Pepper因故障延迟启动,老人们却自发为它加油鼓劲,最终演出效果远超预期。“工程师追求完美,但那次50分的表演反而让人感动。这让我意识到,科技未必需要‘全能’,适度的不完美反而给了人类付出的机会。”  

这一经历促使林要反思科技与人的关系:“就像宠物从‘工具’变为‘家人’,未来科技或许也该成为被爱的对象。人与技术的共生,需要双向的情感流动。”  

LOVOT的实践:重构家庭关系与社会连接  

现场观众好奇LOVOT如何改变现代人际关系。林要分享道,许多家庭因LOVOT的加入增进了互动:“它成为亲子、伴侣间的共同话题,甚至办公室同事也因此拉近距离。”针对“机器人是否让人更宅”的质疑,他引用用户反馈:“笑声变多了,人们反而更愿意向外分享温暖。”  

致中国读者与AI从业者:坚守温暖,勿忘初心  

活动尾声,林要向中国读者及年轻科技从业者发出倡议:“开发功能性机器人或许更易商业化,但探索‘幸福传递’才是真正的挑战。”他坦言这条道路充满艰辛,但引用宫崎骏《风之谷》的警示:“科技若失去温度,可能带来灾难。而像哆啦A梦这样的温暖想象,本该是技术的常态。”  

《温暖的科技》一书不仅记录了LOVOT的十年研发历程,更试图拓宽人们对技术伦理的认知边界。正如林要所言:“这场革命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选择一条更有人情味的路。”  

图片5.png

会场内,几只LOVOT正依偎在观众身边。它们不会提高任何生产力指标,却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温暖的氛围——这或许就是未来科技最美的样子。

活动结束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围着LOVOT轻声细语,就像对待一位老朋友。这种人与机器之间自然流露的情感互动,正是《温暖的科技》想要传递的核心价值。

(供稿:王茜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