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侯默 | 2025-08-02
收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8月2日,由《诗刊》社、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员会宣传部主办,中国诗歌网、内蒙古诗歌学会、乌兰察布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中共察哈尔右翼前旗委员会宣传部、中共察哈尔右翼中旗委员会宣传部承办的“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隆重开幕。  

叶延滨、杨晓民、曹宇翔、阿古拉泰、张清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诗人、诗学家齐聚“草原云谷”,以诗为媒,共绘北疆文化繁荣新篇章。开幕式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融媒体中心主任金石开主持。

上午9时,《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拉开帷幕。乌兰察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建军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扎实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北疆记忆,让古老诗句与现代语境对话,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诗刊》社以“自然”为笔,连续三届在神州大地书写诗意篇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韵律中生根发芽。当乌兰察布的北疆风光与《诗刊》的文心墨韵相遇,必将催生出时代华章。我们将以此次诗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位诗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乌兰察布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愿各位诗人以乌兰察布为砚,蘸取草原的晨露、山林的雾气、河湖的波光,让这片土地的故事沿着诗走向更宽广的远方,让全国的读者见证这座奋进之城,正一步步向着幸福坚定迈进。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致辞,并宣布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正式开幕。他表示,乌兰察布,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草原的豪迈、山川的壮丽、湖泊的静谧,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自然诗会,不仅是为了吟诵诗歌,更是为了以诗为媒,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共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生态是时代的呼唤,诗歌的责任。作为诗人、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肩负起责任,用诗歌的力量传递生态保护的信念。自然诗会是心灵的对话和未来的期许。今天举办的自然诗会,不仅仅是一场文学的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诗歌,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让每一颗心都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让每一句诗都能传递对生态的关怀。

开幕式上,“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活动同步启动。本次征集活动面向全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围绕主题征集自由体新诗;征集以北疆文化建设为主题,聚焦乌兰察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悠久的人文资源,旨在充分利用生态文学和自然诗歌的理念讴歌乌兰察布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展现乌兰察布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颁奖环节,《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著名诗人、《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分别为诗人秦立彦、诗学家马春光颁发“自然诗人奖”与“生态诗学家奖”。

秦立彦在获奖感言中谈到:“自然的合理性,以花朵、树木的美好,直接在人的身体感官得到验证。自然是对人间缺陷的弥补,自然也给人爱的教育。我能为自然做什么?它不需要我的书写,但我只有以书写来表达感谢。”马春光表示:“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历史进程中,发掘自然诗歌与生态诗学的审美内涵,探寻它对于文化传统和人类未来的审美价值,不仅是诗学话题,更是文化问题。”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与诗人代表将深入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三峡乌兰察布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九十九泉、西汉长城遗址、华电辉腾锡勒风电场、阴山优麦、乌兰察布之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采风创作,领略乌兰察布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感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体会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生态文学和自然诗歌的方式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诗会期间还将举办“草原之夜”自然诗歌朗诵会、“自然诗歌与生态诗学的启示”座谈会,以诗会友,以论促思。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