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2025山水阅读节系列活动之“跨·阅”文化沙龙在独秀书房·旗舰店启幕。本次沙龙以“城市、旅行与阅读”为主题,邀请独立音乐人周云蓬,科普作家、地质工作者李忠东,摄影师、美食家刘乾坤三位嘉宾,在广西广播电视台《走读广西》主持人苏打冰的引领下,从地理探索、创作实践、人文体验多维度,探讨旅行与阅读的深层关联,让读者在跨界视角的碰撞中,得到关于行走、阅读与生活的真切启发。

深耕地理领域李忠东与刘乾坤,聚焦地理科学对旅行和城市认知的重塑作用。两位嘉宾结合各自著作《从阿尔泰山到横断山——地质工作者手记》《山河纪:从地理看四川》,分享了如何用通俗视角解读专业地理知识,摒弃神话传说与晦涩术语,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直观的呈现,让读者理解山水地貌的形成逻辑与城市文明的孕育根基。他们提到,许多城市的独特气质、生活习惯都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甚至共同发现并命名的环崖丹霞地貌,相关研究还被纳入学术场景,成为科普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独立音乐人周云蓬从人文视角出发,分享了阅读为旅行注入深度的独特感悟。他谈到,阅读是旅行的“思想铺垫”,提前通过书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历史脉络,能让实地体验更具层次感。旅行中,文字里的描述与眼前的场景相互印证、彼此补充,让感官体验升华为文化认知,让简单的“看风景”变成深刻的“懂世界”。这种文字与脚步相辅相成的旅行方式,能让每一次出行都收获更丰厚的精神滋养。
谈及旅行写作,李忠东、刘乾坤强调旅行写作绝非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要深入挖掘地理与人文的内在关联,从自然景观到地方风味,从民间故事到历史脉络,都是值得捕捉的素材。嘉宾们提到,自己的创作往往源于长期的积累习惯——出发前做好充分准备,旅途中细致观察记录,归来后系统梳理提炼,那些看似偏离计划的意外经历,反而会成为作品中最鲜活的亮点。周云蓬则认为旅行与写作是相互成就的过程。他提到自己有写旅行日记和札记的习惯,写作不仅是对旅途见闻的留存,更是对思想的梳理与沉淀——在记录过程中,会重新审视旅行中的感受、碰撞出的想法,让零散的体验变得系统深刻。无论是与导盲犬熊熊的旅行故事,还是即兴旅途中的城市见闻,都通过文字转化为有温度的创作,而这种记录也让每一次旅行的记忆更加厚重。
在互动环节中,嘉宾们围绕AI与创作、科普教育等热门话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交流。针对AI创作,嘉宾们认为,AI是辅助创作的工具而非替代者,它能提升效率,但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与历史认知,真正有温度、有深度的创作仍需依赖人的思考与感悟;面对如何培养孩子科普阅读兴趣的疑问,嘉宾们建议从身边场景入手,引导孩子观察日常可见的自然现象,结合通俗科普读物,让科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跨·阅”文化沙龙作为“山水阅读”文化品牌的重要子项目之一,至今已在北京、桂林等地举办了近10场不同主题的活动,旨在联合行业机构与传媒平台,与书店、图书馆、特色景区等文化场所、场景相结合,组织艺术家、音乐人、作家诗人、摄影家、学者、出版人等嘉宾,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本次沙龙通过跨界对话,让地理、旅行与阅读形成有机整体,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视角。未来,“跨·阅”文化沙龙将继续以山水阅读节为平台,推出更多跨领域文化活动,让阅读融入生活,让更多人在行走与思考中感受文化的力量与世界的美好。
(供稿:王朵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