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15日,“架空世界的谱系——王若虚长篇小说《遗神》分享会“,在长沙止间书店举行。当天分享会邀请了青年作家王若虚,湖南大学教师、评论家边明江,由青年作家焦雨溪主持,共同探讨当代文学中的虚构建构。《遗神》作为王若虚的首部架空历史小说,以“书中书”的结构重构一个架空帝国的兴衰与命案,引发与会者对权力、记忆与叙事的深度思考。

从现实到架空:创作的必然转变
王若虚此前的创作主要聚焦于现实题材,曾出版《狂热》《马贼》《尾巴》等多部作品,获第41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佳作和首届澎湃镜像非虚构写作大赛一等奖。《遗神》则是他突破自我、尝试架空历史题材的全新力作。
“在写作到一定阶段,会产生量变引起质变,”王若虚坦言,“之前的作品形成了路径依赖,写现实题材相对容易,但写半架空半历史题材,挑战非常大。”他选择“半历史半架空”的创作方式,既保留了历史的根基,又为创作提供了发挥空间。“就像你跑高速公路,地基要夯实,但又不想被历史的限制束缚,所以我想到了架空,让故事可以更自由地飞翔。”
王若虚坦言自己并非历史专家,“本科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不是特别懂历史,但从小喜欢历史,书架上摆满了历史类非虚构书籍。”他承认自己的短板,但选择用“架空”作为创作策略,“人贵有自知之明,既然我不懂历史,就不假装懂,而是用架空的方式,把我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
《遗神》的特质:反推理与现实关怀
《遗神》以“遗神网摘”为线索,讲述主人公曲少毫在“东扬国”的四桩离奇命案中,从青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与传统推理小说不同,这四桩案件“没有以真相结案”,而是以“鉴定报告”草草收场。王若虚解释:“在侦探学中,这叫'反推理',我们看《名侦探柯南》常说'真相只有一个',但《遗神》却说'不要去管真相是什么'。”

边明江对《遗神》的文学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将《遗神》与《唐吉诃德》相提并论:“王老师的小说看似是几个案子,像福尔摩斯或狄仁杰传奇的中国版,但内核其实是探案的失败或挫折。”边明江指出,“我们熟悉的探案小说都追求一个确定、明确甚至刺激的结局,但《遗神》的结局却让我们看到,生活中很多事是草草结束的,没有那么刺激的爆点。”
《遗神》的现实关怀体现在多处细节。例如,小说中提及“东阳国”的教育改革,反映了对当代教育体制的思考;主人公曲少毫在面对困境时的“唉声叹气”,则折射出底层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小说中'知识分子应该为底层发声'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思考。
'小说家'的再定义
《遗神》的书名源于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王若虚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了“小说家”在古代的真正含义——“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虚构,而是春秋战国时代,官方人员记录民间传闻、八卦,交给诸侯或朝堂大夫的材料。”
“我从'诸子百家'中找到了这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王若虚解释道,古代的“小说家”记录的是非虚构,而我们现代的小说家是虚构的。他将这一发现融入创作,“遗神”二字中,“遗”意为“遗产”,“神”则可解读为“精神”,“遗神网摘”则指主人公记录的“为未来人书写”的回忆录。
边明江认为,《遗神》在文学手法上找到了历史小说与架空小说的中间平衡点。“很多历史小说建立在扎实的历史考据基础上,但会受到限制;而纯架空小说则缺乏历史根基。王老师的小说既用到了真实的历史人名、地名和事件,又虚构了大量内容,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
架空历史的细节挑战
在创作《遗神》的过程中,王若虚面临了巨大的细节挑战。他坦言,“写这个小说比写现实题材更让人头疼”。为了保证历史细节的准确性,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Excel表格,包含大量历史信息、人物关系和地理政治等细节。
“我需要知道每个重要人物的祖籍、年龄、字、从哪里来,”王若虚解释道,“比如古代只有一定阶层的人才有字,基层人物是没有资格配字的。”他甚至发明了“正心纸”和“郁金墨”等虚构文房四宝,为架空世界增添了真实感。
在谈及小说中'东扬国'的设定时,王若虚坦言,“我把唐、宋的朝代特色捏在了一起,这可能有点不够严谨,但架空小说给了我们发挥的空间。”他承认,“如果要写第二部,我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弄明白每个朝代的特色背后的原因。”
架空之下的现实追问
《遗神》以架空历史为外衣,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实问题。正如王若虚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发生在今天,仍旧发生。”小说通过虚构的“东扬国”,探讨了权力、信仰与记忆的交织,揭示了历史的断裂与遗忘。
边明江总结道,《遗神》的价值在于其“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王老师在创作中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现实的思考,”他指出,“《遗神》不仅是一部架空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责任的思考之作。”
当作家创造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他是否也在补写我们无法书写的现实?《遗神》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在架空的叙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东扬国的兴衰,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凝视与追问。这或许正是《遗神》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一审:唐姝菲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