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滴反射时代的光芒——时代三部曲《沃野长歌》系列创作感想谈

陈涌 | 2025-11-18
收藏

我们何其有幸,能够亲身经历如此的波澜壮阔——习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站在自身的角度,都会有深刻且独特的认识,对于我来说,这种认识尤其难得、尤为珍贵。

我的故土情结来自我的父亲,他是靠参军入伍走出农村的,人离开了,心却始终盘亘在那里。小时候,每次跟父亲回到破旧脏乱的村庄,我都想早点离开,而望向父亲,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却总是喜形于色、谈笑风生。稍大些,我又得知,尽管父母都是“公家人”,生活却只得温饱,是父亲一直尽可能地回馈老家,对自家人能省则省、能抠则抠。等我也穿上军装,和父亲谈及此事,他只一句话就讲清了缘由:有出走就有回归,有索取就有回报。

面对风云激荡的社会变革,在部队二十多年,我也试图观察和理解,但毕竟置身事外,那种感受就像隔着毛玻璃赏风景,能看得见,却不甚清晰。直到我脱下军装,投入经济建设的洪流,亲眼见证到的一件件、一桩桩、一幕幕,才感到既惊艳又震撼,触动极深。

我先进入的是一家地处江南的纺织厂,在纺织业发达、纺织厂密集的当地,这家厂子也堪称产业龙头,据说在其鼎盛时,门外拉货的大车排成长龙、车间里的机器彻夜不休,用“繁荣辉煌”来形容都不为过!只可惜,从白手起家到生意兴隆,再到难以为继,这家企业走过了一个轮回,我只出现在尾部的一个片段。之后来到一家物流建筑企业,这是个更为传统的业态,入目却是一片蓬勃生机。几年中,我接触到无数为了未来奋斗着的人,也许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但言语和行动中透露出来的坚定执着、吃苦耐劳、拼搏向上,无处不闪闪发光。面对这些朴实的、生动的、鲜活的形象,加上早有为故乡鼓与呼的情结,在十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有了记录下来的冲动。

但要从何处入手呢?深思熟虑后有了答案。借用当下流行的叙事方式,要写改革开放,不能只写高楼大厦、铁路桥梁,要写老百姓的身上衣、碗中食、眼中光,要写粗糙的双手、厚实的脊梁,写打工谋生、背井离乡,写攻坚克难、求知求索、奋发向上,再写个性的光辉、人生的坦荡,终会报效桑梓、造福家乡,三十年光阴似水、忽如一夜入秋、满目璀璨金黄。用更诗意的话来形容,时代的春潮奔涌不息,每个人都是潮头的水滴,水滴的能量虽然有限,反射出来的光芒却能让更多人看见。

想法有了,但作为一个文学界的“圈外人”,对创作百万字的长篇三部曲,那时的我远没有做好准备,只是以诗歌、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所思所想,也算一个思维培养和文笔锻炼的过程。经过数年的潜心修炼,学习实践、走访调研、素材积累、线索梳理,2019年初才正式动笔。

《沃野长歌》,我将它称之为时代三部曲,故事跨度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试图用每十年一部,从“三农”问题出发,从基层个体自下而上的视角,以为摆脱命运枷锁、谋生创业为主线,反映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社会变革最为激烈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三十年的历程,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的嬗变。

第一部《风起大河》是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用时两年才完成初稿,其中创作的艰难和情感的纠结自不必说。在我的内心深处,《风起大河》是一个情感寄托,是对家乡和亲人、对工友和伙伴、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成长的回顾和体味、对所听所见所思所想的一个归纳总结,是一部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看过《风起大河》初稿的朋友提醒我,开篇较大篇幅的地理和场景描绘,以及文中无处不在的景色描写和思想刻画,淡化了讲故事的味道,反倒是散文气息较为浓厚。朋友的提醒是对的,《风起大河》的确是建立在散文和诗歌基础之上的,既然我是文学界的“圈外人”,那就不必刻意追究风格、章法、技巧,只要主题把得住、故事讲得清、人物有血有肉,直抒胸臆、尽情挥洒也很好。我对朋友戏言,就当它是一部“散文体小说”吧。

话是这么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可以说是受制于林家洼的背景太小、农村的舞台太窄、主人公还未成年等因素,也跟我与家乡人一样的执拗有关。“执拗”这个词,有时候可以看作是褒义,多数不是。所以,在构思第二部《滚滚春潮》时,便更加注意故事性和可读性,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场景也更加多样化,希望能呈现出更宽广的舞台、更饱满的剧情、更有质感的画面。

在人物塑造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有共性才能聚在一起,有个性才会形象鲜明。有人问我,书中某人是不是生活中某人的化身?肯定不是,但他们的某种性格特征,在现实中一定有其来源和对应。可以这么说,书中人物不是靠着臆想捏造的,而是把遇见过的人拆分了,再重新组合起来,这样的角色才有灵魂、有血肉。

在作品中人物的行业选择上,首先必是我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更专业、更深入,真实地反映出其现状和困惑、谋划和前景;其次必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方向——劳动密集型,能吸纳大量社会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支撑作用,要写“金字塔”的塔基,而不是“象牙塔”的塔尖。

这样的选择亦有其短板,一个是只涉及传统行业——农业、建筑业、交通物流业,覆盖面偏窄、科技含量偏低,对改革开放的全景展现不够;另一个是受行业限制,出场人物多是男性,视角也偏向男性,即使有意识地强化了女性角色,但分量不足,摆脱不了“绿叶”的嫌疑。

 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暂名《水何澹澹》,从立意上说,应该是最难的一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如何展现、主人公及其事业要如何发展,既要更深更广,有特色和代表性,又要现实深刻,不能一味写成颂歌。在行业展现上,要符合时代特征,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要成为主角;在创作视角上,要侧重对女性的描写,弥补前面的不足,展现男女比重的平衡;在社情反映上,要如实反映当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在角色刻画上,主要人物要丰润圆满,次要人物要各有特点,刻画好千人千面的时代群像。

微信图片_20251118122445_144_148.jpg

总之,我希望争取通过精巧的构思、合理的安排、深刻的思考、通畅的文笔,把《沃野长歌》系列打造成一部时代精品,给读者以启发,让同龄人有共鸣,把中国三十年经济腾飞和社会变化的实景通过字里行间深刻地展示出来。

(供稿:徐明珍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